实践杂志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调研组参观调研国创中心
来源: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 作者:其他 | 发布时间: 2024-07-26 | 804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4日,实践杂志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共计11人,实地参观调研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创中心项目部部长张大勇陪同调研。

  7月24日,实践杂志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共计11人,实地参观调研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创中心项目部部长张大勇陪同调研。



  张大勇首先对国创中心的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创新发展模式、使命愿景及标志性成果进行了介绍。作为稀土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主要集关键共性技术硏发、中试孵化、测试验证和成果转移转化等于一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水质标准,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联合专家团队,以稀土镧铈为主要原料研发出了稀土基磷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去除磷、砷、氟等有害阴离子,具有吸附容量大、稳定性强、使用周期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目前,这款材料已经应用于北京排水集团,成效显著,下一步还将继续在南方多地推广。



  氢能是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而氢气的储运是关键环节,也是难点问题。张大勇介绍,稀土固态储氢是将氢气吸附于稀土合金材料中,正常压力下,通过温度调节实现氢气的充氢和放氢。与高压的气态、液态储氢装置相比,它具有安全性能高、存储压力小、单位体积存储密度高、无泄漏、智能可控等特点。国创中心已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正负压氢气循环系统以及不同存储量级的可调压固态储氢装置。稀土固态储氢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峰、加氢站、工业氢冶金、应急备用电源、光伏及风电配套分布式供能、叉车、内燃机车、重卡、物流拖车、客车、自行车、轮船等领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在磁性材料领域,国创中心已经突破了耐高温钐钴组织精准控制技术,可以生产高性能、耐高温且高稳定性的钐钴永磁材料。同时,利用钕铁硼粉体修饰改性技术,有效改善了粉体的流动性,实现了成分调控和磁体的近净成形工艺,可以稳定批量化制备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定制生产的磁性材料已经大批量销售给下游企业,并获得了市场好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玉表示,国创中心的很多技术创新成果都具有前瞻性,灵活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值得研究和借鉴。她希望能加强与国创中心的学术交流活动,探索区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让学术研究为科技发展赋能。